发布日期:2025-08-30 19:17 点击次数:151
1958年9月10日,武汉的闷热尚未散去。时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张治中,突然接到一道指令,前往毛主席在东湖梅岭的住处。张治中心中不免起疑,毕竟仅数日前,随中央专列自北京南下的他,才刚抵达武汉。尚未缓过神,毛主席便有召唤,莫非局势又生波澜?
一路上,他思绪万千。车停于梅岭小院门前,这里是毛主席在汉口的寓所。推门而入,见毛主席手执蒲扇,闭目养神,一副深夜批阅公文后未及休憩的模样。张治中低声在旁:“主席,您找我?”毛主席睁开双眼,见是张治中,神情忽然沉重,叹息片刻后说道:“文白,我一直欠你一笔账,是时候还给你了……”
听到这话,张治中不禁疑惑,摸不清主席所指。须知,建国前,张治中以国民党西北行营主任之职,手握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省军政大权,从何转向新政权?其中殊为隐秘。今日毛主席所言所指,又是何债?
追溯往昔,1945年日本投降,国共失去共同敌人。蒋介石再起波澜,正是张治中建议开启和谈,让毛主席赴渝。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也随行。重庆43日谈判期间,张治中以协和促成,赢得毛主席极高评价。其后一天,张治中亲自护送毛主席返回延安。为表感激,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特设宴招待。他语重心长地说:“尽管立场不同,我知你确心系和平。”当张治中询问缘由,毛主席列举两件事:他将《扫荡日报》改为《和平日报》,撤销康泽设立的集中营。张治中听罢,备感钦佩,自此对共产党有了新认识。
解放战争尾声,张治中又以代表团成员身份抵达北平。得知他参与和谈,毛主席亲自在香山设宴款待,席间调侃:“你请我好酒好菜,我回请你只能吃小米粥,今日当补回来。”双方虽未能达成协议,毛主席、周恩来却留心张治中的安危,动员家属来京,免其回南京遭祸。张治中见一家平安,感动之余泪湿衣襟。
新中国成立后,张治中未因过去政治经历受冷遇,反获重用,陆续担任政府多项要职。每逢家中有变,组织关切备至。治理淮海水患时,张治中任慰问团长,与军民同甘共苦,不料病倒。中央多次致信,毛主席嘱其配合治疗,周恩来亦专送药品。不久,山东农民送毛主席四颗巨大白菜,毛主席第一时间将最大一颗转赠张治中。夫妇二人珍视不舍,栽入花盆竟又抽新芽,常以此为客人展示:“这株大白菜,是毛主席送来的。”
1954年,张治中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常委成员定期下基层察访,以近民情。毛主席很认可,当场赞许。1958年,北戴河会议期间,毛主席再次邀他共膳。席间询问,他是否急于返京。毛主席摇头示意:“再等几日,还有事与你商谈。”张治中等候半月未见召唤,正思量是否该提醒,果然又接主席之约。这次,毛主席直言:“我准备南下考察,你愿同行否?”张治中满口答应,视为莫大荣耀。
专列到武汉小憩,毛主席再一次提起“欠账”之事。张治中依然不甚明了,追问究竟,毛主席一笑:“就是曾许诺陪你去安徽走走啊!”张治中这才恍然所悟。原来建国后,毛主席经常体察民情,唯独未曾踏足安徽。作为安徽巢县人,张治中主动多番介绍,将黄山美景、巢县高产棉花娓娓道来。毛主席听罢调侃:“你每次都帮安徽说话,地方观念浓啊!”张治中只苦笑,不再多言。毛主席许下今日之诺。
武汉之后,队伍前往合肥,安徽人民夹道欢迎。短暂停留后,再赴马鞍山钢铁厂考察。沿路群众热情相迎,盛况空前。毛主席以往出行,最忌铺张迎送,这次却通融了。究其原因,不为表面排场,只为履行对张治中的承诺。公安部长罗瑞卿后来半开玩笑地说:“主席平时不许搞阵势,这次可是为你破的例。”
1965年冬,年近八旬的张治中因脑血管疾病卧床不起,虽一度恢复行走,但体力大不如前,言语也渐不清晰。不得已辞去一切公职,专心疗养。毛主席托人送人参助其恢复,但病情恶化终无回转。1969年春,张治中与世长辞,安葬于北京八宝山。国家为他举行隆重的告别仪式以彰其功绩。
周恩来对他的评价颇具分量:“这个人既复杂又简单,但毫无疑问是位爱国者。”毛主席则称他为“多次赴延安的朋友”。“爱国者”“朋友”两个词,道尽了二位领袖对张治中信任与褒奖。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和国旗的最后确定,张治中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筹备伊始,毛主席拟定国名“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张治中提出,“共和”已含“民主”义,删去“民主”更为简洁有力。随后,国旗方案甄选环节,原本毛主席倾向“星与黄河”的设计,张治中进言:“旗中一道黄条将红旗分断,寓意欠佳。”得采纳后,五星红旗才成为新中国的象征。
张治中的一生跨越动荡,最终以坦荡赤诚赢得了时代与人心的认可。他确是共和国历史无法忽略的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