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30 10:27 点击次数:63
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新一轮关税,试图逼迫中国让步。 但美国媒体突然发现,中国手中早已握紧两张致命底牌。 第一张是众所周知的稀土——全球92%的精炼稀土由中国掌控,美国F-35战机每架消耗417公斤稀土材料,70%依赖中国供应。 管制令一出,福特电动车生产线减产,通用汽车成本暴涨12%,德国磁铁厂直接关门。 五角大楼报告承认:若中国断供,美国导弹生产撑不过三个月。
更让美媒后背发凉的是第二张牌:药品供应链。 CNN调查揭开惊人真相——美国人吃的阿莫西林,80%原料来自中国;退烧药布洛芬90%靠中国供应;连急救用的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也有90%原料贴着“中国制造”标签。 纽约医院库存仅够30天,2025年初因布洛芬短缺被迫修改治疗方案。 全球仿制药巨头印度同样被卡脖子:其72%的药品原料需从中国进口。
美国曾试图挣脱枷锁。 2021年启动“药瓶回国”计划,砸20亿美元推动本土制药。但现实残酷:建一座合规药厂需5年审批,成本是中国的3.2倍。 全美只剩一家阿莫西林生产商,产能仅满足国内需求的5%。特朗普加征25%药品关税后,药价应声上涨15%,患者每月多付87美元。 美国药企协会警告:若中国收紧出口,抗癌药价格或暴涨一万美元。
稀土困局同样无解。 美国唯一稀土矿芒廷帕斯开采的矿石,80%需运到中国提纯。 本土精炼厂建设拖延至2027年,投产后产能仅达需求40%。 欧盟尝试从澳大利亚找矿,但分离重稀土的技术专利被中国垄断,日本企业每产一吨磁铁就得交15%专利费。 2025年5月,德国因稀土审批延迟45天,新能源汽车产能暴跌30%。
中国调控手段精准而克制。 稀土出口实行分级许可制,军用材料审批延长至60天,民用通道保持开放。 药品领域仅对部分抗生素原料收紧出口,周期从1周调整为1个月。 这种“不切断供应,但让你提心吊胆”的策略,迫使美国在2025年5月日内瓦会谈中让步:暂停部分关税以换取6个月稀土进口许可。
美国产业链脆弱性暴露无遗。 国防工业87%的武器系统依赖中国稀土;医疗体系72%基本药物靠进口。 仿制药占美国处方量的90%,利润仅有专利药一半,关税挤压下药企宁可放弃市场。 辉瑞试图自建抗生素生产线,却发现关键反应釜还得从浙江民企采购。
白宫转向盟友求援。 美日澳启动“关键矿产倡议”,但协议暗藏妥协条款:“必要时仍可采购中国稀土”。 北约报告承认,欧洲在7种国防材料上完全依赖中国,印度仿制药商公开表态:“没有中国原料,我们只能停产”。 这场供应链博弈中,中国手握的不仅是资源和技术,更是数十年建立的产业生态链。
#热点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