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介绍 你的位置:爱电竞 > 爱电竞介绍 >

什么是融资保单?花 20% 的钱买 100% 的保单?

发布日期:2025-08-19 12:19    点击次数:132

近年来,内地客户对香港保险产品的兴趣持续升温。据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内地客户在港投保总额达590亿港元,创下历年次高。这一数字不仅印证了香港保险市场对内地客户的吸引力,更折射出他们在资产配置中寻求多元化的深层需求。

而在这股投保热潮中,保费融资作为一种灵活的资金运用方式,正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内地客户如何在香港操作保费融资,以及哪些产品更适配这种模式。“热门选项”

一、保费融资:内地客港投保的“热门选项”

从具体数据来看,去年前三季度,内地客户在港的新造保单业务中,有25%涉及保费融资,对应金额约150亿港元——这意味着每4笔新单就有1笔通过融资完成,足见其普及度。

为什么保费融资能获得青睐?

核心在于它的“杠杆效应”:客户只需支付部分保费(通常30%-50%),剩余资金通过银行贷款补足,既能以较低的自付比例撬动高额保单,又能借助保单的长期收益覆盖融资成本,甚至放大潜在回报。

尤其对于看重储蓄型产品的客户来说,这种方式能在控制初期资金投入的同时,锁定保单的复利增长,灵活度与收益性兼具。

二、储蓄型保单崛起:保费融资的“背后推手”

值得注意的是,内地客户的投保偏好正在发生明显转变。过去,保障型保险占比达60%,储蓄型仅占40%;而去年这一比例彻底反转,储蓄型保险占比升至60%,保障型降至40%。

这一变化与两大因素密切相关:

一方面,中美利率长期背驰,香港作为美元区,储蓄型保单的收益更具吸引力;

另一方面,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度跌至7.3水平,推动更多客户选择美元保单以对冲汇率风险。

而储蓄型保单本身的现金价值增长特性,恰好与保费融资的需求匹配——较高的现金价值能为贷款提供抵押支撑,也让客户更有信心通过融资放大长期收益。

三、高息环境下的“降温”:保费融资活动为何放缓?下的“降温”:保费融资活动为何放缓

尽管保费融资仍受关注,但去年整体活动却明显放缓。

数据显示,新造保费中保费融资业务占比从2022年的43%降至2023年的21%,去年第四季度更跌至9%的单季低点。

这一变化的关键在于“高息环境”。香港银行的保单融资利率与市场利率紧密挂钩:

HIBOR受美元汇率影响显著,美元走强时HIBOR往往随之上升,直接推高融资成本。

例如,2023年HIBOR多次突破5%,导致保单融资利率攀升,客户对融资的成本敏感度上升,态度也更趋审慎。

四、适配保费融资的产品:哪些值得关注?

尽管融资成本上升,市场上仍有不少产品因现金价值增长稳定、长期收益可观,适合通过保费融资配置。目前主流的适配产品包括:

安达人寿《开创未来2》

周大福人寿《闪耀传承》

安盛《尊尚盈家2》

富卫《智盈汇聚优越版2》

中国人寿海外《丰饶传承3》

万通保险《富饶世代2》

中银人寿《薪火传承》

宏利《财挚传承》

英国保诚《世誉财富》

趸交情况:

安盛保证回本时间最快,5年回本

万通长期现价复利1.4%

富卫长期现价复利1.15%

这些产品多为储蓄分红型保单,共同特点是现金价值增长较快,能为融资提供充足抵押,且长期预期收益稳健。

选择时,建议重点关注两个核心指标,因为涉及产品较多,这里我们用表格的形式可以更直观的看到9款产品在不同场景下的回本时间和收益率对比:

五、结语:理性看待保费融资,选对产品是关键

保费融资作为一种“以小博大”的工具,既能帮助客户降低初期资金压力,又能借力保单收益实现资产增值,但高息环境下的成本波动也需警惕。对于内地客户而言,若想通过这种方式配置香港保险,需结合自身资金流动性需求、风险承受能力,优先选择现金价值增长稳定、适配自身收益目标的产品。



Powered by 爱电竞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