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08 16:17 点击次数:134
你了解过中年危机吗,正常来说,
一个人到了30~35岁左右
会明显感觉到外面世界的变化,
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为了避免中年危机,很多人选择,找份稳定的工作
比如说找份体制内的工作,或者进入央国企,
可事实证明,当下的环境你进入了央国企
就会避免35岁危机吗
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1.35岁的红线
这条规则,是没有写进法律里的,
但却深深的刻在,很多人的骨子里
比如你会发现公务员招聘,或者国企职工招聘,基本都写35岁以下
而在私企招聘,特别是一些一线岗位,除非是像保安保洁之类的
要不大多数人基本,默认35岁以下的人
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公司,
你也会发现,除了中高层管理岗位
基本没有35岁以上的员工,他到底去哪了,
所有人都清楚,但很多人都不敢说
因为有些规定是写在书面上的,
有些规定虽然没写在书本上,却印在了所有人的心里,
这就是所谓的潜规则
2.央国企的35岁员工
有人说我进了央国企,但是找到了一份,相对稳定收入又高的工作
按理说已经没有35岁的危机了
但为什么隐隐约约感觉不对劲呢
如果你在央国企工作3~5年以上,你会明显感觉到
他的危机依然存在,有时候还更加的夸张
最直观的就是干部年轻化
如果你在35岁之前,没有被提拔为中层领导
或者进入所谓的后备人才库,能够再被提一把的话
即使你工作能力再强,
拿了各种大奖证明自己的价值,不好意思,你的仕途到此结束
一辈子就是个普通人,就是因为干部年轻化,
定了这么一条所谓潜在的红线,
到了这个阶段,你没有被提拔就不会再重用你了
那有人说不重用就不重用,
当个普通人也挺好
那么如果你没有被重用
紧接的,就会迎来绩效改革和降薪裁员
有人说:这关我什么事呢
要知道一旦迎来所谓的降薪裁员,
中高层领导,一个是规则的制定者,一个是执行者
你觉得他们会把刀,砍在自己身上吗?
所以为什么说,要当中高层
并不是说看工资多与少,最重要的是权力
当所有的事情,从上到下执行总有要牺牲的时候
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一般是不会把自己放在刀刃上的
所以这就导致了如果
你没有办法被提拔,特别是你所在的国企,并不是能够连续盈利
依然需要补助,但现在要求自负盈亏的情况
你很有可能会被裁掉,或者会被各种方式
逼你自己优化掉自己
这才是最真实的选择
这就是所谓的你上不来就得走
虽然嘴上不说,但真实情况就是如此
3.国企的35岁更难受
为什么呢
因为大多数人进央国企
并不是为了躺赢,还是为了追求自身
能够再往前走一步
但如果你上升失败的话,迎来打压和降薪裁员,其中的一小部分
最重要的是你走不了了
你在一家国企
但凡工作5~10年以上,你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
以为人处事的方式,已经跟他无限贴合
当你有一天离职,你觉得你能干什么呢?去当劳务派遣吗
还是跑到民营企业里,让老板给你开高工资
就这两个三脚猫的功夫和爱面子,
不愿意搞人情世故的水平,
老板又为什么能给你高薪呢
你能创造什么价值呢
所以相比起在私企里到了30岁,
很多人选择离职创业,慢慢积累自己,不断锻炼
央国企的35岁危机,可能要比你,想象的严重的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