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09 13:35 点击次数:165
每次刷到中东打仗、印巴又干起来的新闻,底下评论都在吵谁先动手,谁更不讲理。
可没人问一句,这些事真是突然冒出来的吗?
不是的。
这些问题,从二战结束那天起就没断过。
像一种病,治不好,反反复复。
为什么?
因为根子烂了。
这根子不在美国,也不在苏联,更不在那些天天上热搜的国家手里。
而在两个早就没人提的老牌殖民国家:英国和法国。
今天咱就掀开这块布,看看他们当年干了啥。
说实话,中国有中国的底子,美国有美国的霸道,但欧洲有些国家,真有种“专搞别人不得安生”的劲儿。
你要问我,近代哪个国家给世界留的祸最多,影响最久,
答案不是美国,不是苏联,也不是日本德国以色列,
而是那个号称“日不落”的英国。
我不是因为英国欺负过谁才这么说。
也不是因为意识形态问题咬着它不放。
纯粹是看历史,越看越清楚:
英国从头到尾就在干一件事——
怎么让别人乱,自己稳。
德国日本打人,打完也就完了,疼一阵。
可英国不一样,它搞的是慢性毒药。
你今天打仗,你儿子明天打仗,孙子还得接着打,
而它坐在远处喝茶,还说:“你们太不团结了。”
这种心态,从殖民时代就有了。
“分而治之”四个字,就是它的祖传手艺。
到现在,英国政客还在做“帝国梦”。
前首相特拉斯公开说,英国该为殖民时代自豪,不用羞愧。
这话听着就恶心。
她不说殖民带来的灾难,不说现在多少人流血是因为当年划的线,
只说“我们强过”,好像强就能洗白一切。
可问题是,雷是你埋的,每天都有人死,有孩子没家,有城市变废墟,
而你轻飘飘一句“那是过去的事”,就想翻篇?
有人会说,中东本来就有教派矛盾,印度也有宗教冲突,不能全怪英国吧?
这话听上去有点道理,其实站不住。
矛盾确实存在,但存在不等于非得打个你死我活。
就像邻居吵架,顶多骂两句,不至于抄刀拼命。
可英国干的事,是给两家中间泼汽油,再扔个打火机。
拿中东来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一个能说了算的大国。
没人压得住场子,谁都想当老大,结果谁都当不成。
以前不是这样。
奥斯曼帝国在的时候,地跨三洲,管了几百年。
虽然内部也有起义,但整体是稳的。
后来帝国衰了,欧洲列强就开始啃它。
英国离得近,动作最快。
北非先被抢走,然后往东推进,到了海湾地区,
英国不搞统一,反而扶起一堆小国:科威特、巴林、卡塔尔……
全都变成它的“保护国”,外交军事都不能自己做主。
这些小国林立的局面,一直保留到现在。
独立时也没改,成了后来打架的伏笔。
一战爆发后,奥斯曼站错队,英国决定彻底拆了它。
于是找阿拉伯人合作,画了个大饼:
“你们反奥斯曼,我帮你们建个大阿拉伯国家,地盘从地中海一直到波斯湾。”
阿拉伯人信了,1916年6月5日起义,真帮英军打了胜仗。
但他们不知道,英国早和法国俄国签好了分赃协议。
最有名的就是1916年的《塞克斯-皮克特协定》,
直接把中东地图切了:
英国拿伊拉克,法国拿叙利亚黎巴嫩,俄国拿土耳其一带。
当时的英国大臣丘吉尔得意地说,他一个下午用笔一旦。
他还承认,这么做会让种族宗教全乱套,但他不在乎。
这就是英国的逻辑:
我不需要你过得好,我只需要你分裂。
更狠的是,它不光分,还故意挑事。
本来关系一般的,它要激化;本来没仇的,它硬造一个出来。
比如阿联酋和伊朗争岛的事。
那几个岛历史上归属不清,英国1902年帮阿联酋宣布主权,
等1971年撤军时,又一声不吭走了。
伊朗立马出兵占领,新政权不可能还回去,怕丢脸。
这事拖到现在,还是个雷。
还有伊拉克和科威特。
1913年英国把原本属于伊拉克的两个岛划给科威特,
就是为了压伊拉克一头。
结果伊拉克出海口被卡住,几乎成内陆国。
后来萨达姆打科威特,西方都说他是侵略者,
可没人提这事儿的根,是不是英国当年埋的?
法国也好不到哪去。
它学英国,在黎巴嫩叙利亚搞分裂。
把黎巴嫩从叙利亚拆出来,又在内部扶基督教马龙派上位,打压其他教派。
搞得国内族群对立越来越深。
后来黎巴嫩内战打了十几年,真主党崛起,叙利亚插手,
哪一步不是法国当年种下的因?
以色列的事更明显。
英国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明知道阿拉伯人不会答应。
但它就是要制造冲突,这样才能控制苏伊士运河,才能让阿拉伯世界永远斗下去。
现在大家吵巴以问题,要么骂美国偏袒以色列,
要么翻历史说谁先住那儿,
可没人提英国才是第一个点火的人。
最近英法又跳出来,说要考虑承认巴勒斯坦国。
有人觉得是好事,我说别天真。
它们不是良心发现,是怕火烧到自己。
它们想要的是平衡:
以色列别灭阿拉伯,阿拉伯也哪边太强,它们就没戏唱了。
有人说阿拉伯国家不团结,不懂大局。
可你知不知道,它们曾经是统一的?
奥斯曼时期,中东基本太平。
就算后来衰了,阿拉伯人还联合起义推翻它。
是谁让他们变成今天这样?
是谁让他们彼此怀疑、互相敌视?
答案写在一百年前的地图上。
再看印巴。
英国统治印度时,有个官员写得很直白:
“我们必须保持宗教和种族分裂,‘分而治之’是核心政策。”
它是怎么做的?
先是打压穆斯林,因为莫卧儿王朝是伊斯兰政权。
后来印度教徒闹独立,它又转头拉拢穆斯林,用他们牵制印度教。
1905年,它把孟加拉拆成东西两块,
东边穆斯林多,西边印度教徒多,
原本一起反英的人,变成互相仇恨的对手。
它帮穆斯林成立“穆斯林联盟”,就是后来巴基斯坦的前身。
一开始这组织和国大党还能合作,
可英国不高兴,开始煽风点火:
“你们穆斯林才四分之一,独立后肯定被欺负,不如单干。”
1940年,穆斯林联盟提出要建国,
当时的印度总督霍普还笑了:
“现在是国大党讹政府,穆斯林联盟讹国大党。”
英国就想要这个效果。
等到1947年,独立运动压不住了,英国干脆甩锅:
“赶紧分家吧。”
分的时候还不让人太平。
把巴基斯坦分成东西两块,中间隔一千六百公里,
行政经济全乱套。
克什米尔故意不划清,留给两国争。
结果呢?
印巴打了三次大战,到现在还在边境对峙。
每次一动枪,都是英国当年留下的伤疤在流血。
非洲更荒唐。
你现在看非洲地图,很多国界是竖直,像拿尺子画的。
谁会这么划?
只有不懂当地情况的殖民者才会这么干。
民族聚居区哪有按经纬度分布的?
河流、山脉、部落范围,本来就应该决定边界。
可殖民者不管这些。
他们用笔一划,就把同一个民族拆到五六个国家。
比如索马里人分散在索马里、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吉布提。
一旦有资源争端,立刻开战。
70年代坦桑尼亚打乌干达,80年代利比亚打乍得,
今年刚果和卢旺达又打起来,
表面是两国矛盾,根子却是殖民者乱划的线。
我去过云南边境,那边有跨境民族,
像傣族、景颇族,一边在中国,一边在缅甸老挝。
但我们靠政策协调,人家靠枪说话。
差别在哪?
在于划界的人,有没有尊重现实。
东南亚也有类似问题。
泰国和柬埔寨争“柏威夏寺”那块地,
每次一紧张,就拿这地方说事。
为什么选这儿?
因为国际法院判过归柬埔寨,占了理。
可这争议哪来的?
法国殖民时期。
1907年法国和暹罗(泰国)签协议,说这地归柬埔寨。
可1954年法军撤走时,却把地交给了泰国。
柬埔寨军队来接收,发现泰国人已经驻守,当场炸了。
但柬埔寨也不是一点好处没有。
法国从暹罗手里抢了“上丁省”,本该归老挝,
可为了方便管理,把这地交给柬埔寨管。
这一管,就是几十年。
现在这地成了柬埔寨领土,老挝人心里不舒服,边境摩擦不断。
有人会说,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英法也撤了,现在打是他们自己蠢。
这话听起来硬气,其实是逃避。
关键不是要不要翻旧得搞明白:
英法当年是随便划的,还是精心设计的?
如果是精心设计的,那就说明,它们根本没打算让这些地方太平。
事实是,它们早就算好了退路。
撤离前,它们绝不把权力交给强硬的民族主义者,
更不会给共产党。
它们选的是亲西方的“温和派”,也就是听话的人。
这样有两个好处:
一是独立后这些国家容易内斗,英法还能以“调停人”身份插手;
二是经济军事上依赖前宗主国,永远离不开。
英国跟肯尼亚、乌干达、塞浦路斯都签了军事协议,
保留基地,驻军,培训军官。
说是帮忙,其实是拴住你。
还有个细节很多人没注意:
为什么很多前殖民地,到现在还有大批亲英亲法的人?
我在昆明采访过一位研究南亚的老师,
他说印度独立后,英国故意留下大量为殖民服务的公务员。
这些人拿印度工资,听英国话。
时间久了,他们的学生、后代遍布政界军界文化界。
这些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英国带来文明”,
怎么可能觉得殖民是耻辱?
所以你看印度精英阶层,很多人以说英式英语为荣,
小孩送去英国读书,价值观全西化。
这不是偶然。
我认为,殖民最可怕的不是掠夺资源,
而是扭曲认知。
让你觉得压迫你的制度是先进的,
让你觉得剥削你的国家是文明的。
这才是最深的毒。
现在英法把自己打扮成“民主灯塔”,
可那些曾经被它们统治的地方,
还在为一百年前的一笔一划付出代价。
它们说殖民推动了进步。
可进步的代价是什么?
是无数人命,是世代仇恨,是永远填不满的坑。
这个世界,有些人从一开始就不是想帮你站起来。
他们是想让你一直跪着,哪怕形式上独立了,
脑子还得听他们的。
这才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