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9-02 03:38 点击次数:140
菲律宾最近在仁爱礁问题上的态度为什么突然如此强硬?军方甚至扬言,只要中方拖船靠近那艘坐滩已久的“马德雷山号”,就视为触碰“红线”,可能直接开火。但他们真的有能力在南海与中国抗衡吗?还是背后另有打算?
2025年8月30日,菲律宾海军发言人特立尼达公开表示,菲方已制定针对“红线”的应急计划,舰艇和巡逻机均部署到位。他特别提到,菲律宾在近年频繁采购武器装备,包括韩国护卫舰、以色列突击艇和印度布拉莫斯超音速导弹,并在美菲联合军演中成功试射反舰导弹,以此证明其“击沉海上目标的能力”。然而,他并未说明所谓“红线计划”的具体内容,仅强调“战略模糊性”的重要性,称不会公开所有行动细节。
与此同时,仁爱礁上的局势正悄然发生变化。菲律宾那艘自1999年就非法坐滩的“马德雷山号”登陆舰,至今已100多天未获得任何补给。船上留守的士兵依靠太阳能电力维持海水淡化装置运行,通过捕鱼勉强果腹,但新鲜蔬果和主食短缺问题逐渐凸显。军事观察者指出,尽管船上冷凝系统可提取淡水,光伏板也能供电,但若关键设备故障,人员生存将面临严峻考验。
中方并未采取直接拖离的激进手段,而是通过持续海上管控,阻断菲方补给通道。8月25日,中国海军拖船曾出现在仁爱礁邻近海域,但于次日撤离。菲律宾军方据此认为中方“暂缓行动”,但实际上,中国在南海多座岛礁均具备部署船只的能力,围困策略仍在稳步推进。有分析认为,中方意图通过长期封锁,促使菲方人员主动弃舰或寻求谈判解决。
菲律宾近期频繁强调“红线”和“开火”,与其国内政治和战略诉求密切相关。小马科斯政府大幅增加军备投入,采购远程火箭炮和F-16战机等装备,试图强化海上存在。但许多专家认为,菲方真正目的可能是借仁爱礁冲突触发《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拉拢美国介入南海事务。然而,中方始终掌握仁爱礁实际控制权,黄岩岛模式的成功已证明,长期而坚定的海上管控比军事对抗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