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27 15:33 点击次数:173
#热点观察家#据极目新闻报道,特朗普放狠话,威胁俄罗斯50天内若不结束俄乌冲突,将对俄及贸易伙伴征100%惩罚性关税,这一消息瞬间引发全球关注,让本就紧张的俄乌局势再次升温。在此背景下,普京态度强硬,下了死命令:打到西方求和!同时,俄军在8个突出部展开强攻,局势愈发复杂,而中国在这场冲突中的角色也备受瞩目。
士兵(资料图)
面对特朗普的强硬威胁,普京展现出毫不退缩的态度。据相关消息人士透露,普京认为美西方的制裁,俄罗斯完全能够承受。在未达到其预期目标之前,俄军将持续战斗。对普京而言,这场战争意义非凡,绝非普通的地缘冲突,而是俄罗斯与整个北约体系的对抗。一旦此时退缩,不仅意味着乌克兰战局的彻底失败,还会使其在国内失去威望,在国际上被视为软弱可欺。普京向来秉持“以硬对硬”的策略,面对威胁,自然不会示弱。
普京提出了明确的和平条件,其中北约不东扩以及乌克兰保持中立是核心要点。这充分体现了俄罗斯的核心诉求,也是其在这场冲突中坚守的底线。北约持续东扩,不断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已严重威胁到俄罗斯的国家安全。乌克兰若成为北约成员,俄罗斯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安全形势。所以,普京绝不会轻易放弃这些关键条件,唯有西方接受这些,和平才有可能降临。
俄军在接触线上建立起至少八个战术突出部。这些突出部分布在顿巴斯、哈尔科夫、西南扎波罗热、克里米亚北缘等关键前线区域。从军事战略角度来看,这种多点施压的战术具有显著优势。一方面,它能够有效分散乌军兵力。乌军不得不分兵应对多个方向的进攻,兵力分散后,在各个局部战场上的防御力量就会被削弱,难以形成强大的抵抗合力。另一方面,这也为后续谈判囤积了重要筹码。在谈判桌上,军事优势往往能够转化为有利的谈判条件,俄军通过在这些突出部的推进,能够在未来的谈判中占据更主动的地位。
具体到近期的战场情况,在康斯坦丁诺夫卡方向,俄军攻占彼得罗夫卡村后,成功撕开了乌军在康斯坦丁诺夫卡南部的防线。若乌军再失去谢尔毕诺夫卡,其经营数月的城南突出部将陷入绝境,成为“死亡口袋”。届时,乌军在开阔地带无险可守,撤退意味着丢失战略支点,坚守则极有可能成为俄军炮火下的炮灰。在北线战场,俄军突入距米尔诺格勒仅3公里的红色里曼村。红色里曼村被称作“波克罗夫斯克东大门”,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一旦此地失守,乌军最后的重镇将三面暴露在俄军炮火攻击范围之下,处境岌岌可危。
俄军当下采用的作战方式较为独特,他们并不追求闪电战的快速推进,而是运用炮兵和无人机对乌军据点进行逐步消耗。先通过持续的炮火打击和无人机的精准攻击,耗尽乌军的弹药储备,待对方战斗力大幅削弱后,再出动步兵进行清场。这种打法虽然推进速度相对较慢,但对于人员和弹药都短缺的乌军而言,杀伤力极大。乌军在这种持续的消耗下,防线逐渐崩溃,士兵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在对俄发出威胁的同时,还启动了“北约埋单”模式的武器输送机制,宣称要向乌克兰提供进攻性武器系统。他宣布将向北约提供“最顶尖武器”,包括可“数日内”运抵乌克兰的爱国者导弹系统,并要求欧洲承担全部费用。特朗普此举可谓“一箭双雕”,既想规避美国国内纳税人对军援开支的不满,又企图为乌克兰解燃眉之急,维持乌克兰在战场上的抵抗能力。
然而,美国的军援政策并非一帆风顺,内部矛盾重重。此前,美国在军援问题上多次出现反复。从一开始特朗普试图复制首个任期对俄“交易外交”,希望推动俄乌停火,到后来态度逐渐转变,对俄罗斯愈发强硬,这一系列的变化反映出美国对乌克兰危机局势判断的混乱。而且,美国国内对于持续的军援支出也存在诸多不满。军援不仅耗费大量资金,还未能实现美国预期的战略目标,导致国内民众的反战呼声不断升高。
此外,美国的盟友们在军援问题上态度冷淡。部分欧洲国家拒绝为美国的军援计划买单,这使得美国的军援“众筹”计划面临困境。欧洲国家在经历多年的俄乌冲突后,自身也面临着经济压力、能源危机等诸多问题,对于继续投入大量资源支持乌克兰已产生犹豫。美国在军援问题上,既要面对国内的反对声音,又要协调与盟友之间的分歧,处境艰难。
长期以来,美俄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任赤字。自苏联解体后,北约持续东扩,不断侵蚀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俄罗斯一直强烈反对北约东扩,认为这严重威胁到自身安全,但美国及北约并未停止这一行为。此外,美国在俄罗斯周边国家推动颜色革命,试图改变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使其向亲美方向发展,这进一步加剧了美俄之间的矛盾。在这种背景下,美俄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难以在重大国际问题上达成实质性的共识。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上台后,试图在俄乌冲突问题上有所作为,但其对俄政策却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他面临着国内民众对结束战争的期望,持续的战争导致美国军援开支巨大,民众对此感到不满;另一方面,他又需要维护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霸权地位,对俄罗斯保持一定的压力。然而,他的威胁政策并未取得预期效果,普京强硬回击,使得美俄关系更加紧张。在这场博弈中,双方陷入了“行动-反应”的恶性循环。美国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提供军援等行动,引发俄罗斯的强硬反击,而俄罗斯的反击又促使美国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如此循环往复,导致冲突不断升级,和平解决的难度越来越大。
中国从一开始就说不选边站,主张用谈判解决问题。俄罗斯觉得中国公正,西方也知道中国说话有分量。这种中立态度,让中国在两边都能说上话。沙特和伊朗之前打了那么多年,都是中国从中调停,最后握手言和了。俄乌冲突这事儿,中国的思路也一样:先让两边坐下来,别光打,好好聊聊各自的难处。中国是欧洲很多国家的大买家,像德国的汽车、法国的红酒,不少都靠中国市场。欧洲国家在对俄政策上,多少得考虑和中国的生意。这层关系,说不定能让北约在对乌问题上别那么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