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爱电竞 > 新闻动态 >

林彪是怎么被晋绥军哨兵误击重伤的?

发布日期:2025-07-21 10:18    点击次数:72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初创时期的后勤首脑、开国少将谷广善,昔日曾担任八路军115师的卫生部长一职。

谷广善将军在其回忆录中透露,1938年3月2日发生的晋绥军哨兵误伤八路军115师师长的事件中,他亲身参与了抢救行动。关于此事的诸多细节,与外界流传的说法不尽相同……

谷广善,河北高邑籍人氏,曾为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25师74旅2团的军医。1931年12月,他毅然投身宁都起义,投身革命队伍,加入了红军的行列。

在抗日战争年代,谷广善肩负重任,担任八路军第115师卫生部部长一职。进入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东北野战军后勤部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运输部部长等关键职务。

自新中国成立之际,谷广善肩负重任,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初期的首任后勤部部长。1955年9月,他荣膺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以及一级解放勋章的崇高荣誉。

1938年3月2日,八路军第115师师长率领先头部队,行进至晋绥军第19军70师的防地时,不幸在山西隰县北部的千家庄村遭遇晋绥军哨兵的枪击,身受重伤。

谷广善亲身见证了抢救的全过程,随后,他与众警卫连成员携手,将师长安全护送回延安。

以下内容,出自谷广善将军回忆录——

1937年秋季,八路军第115师在取得平型关的辉煌胜利之后,随即转移至五台山进行休养生息。

此刻,日军的铁蹄已突破长城的屏障,正沿着同蒲铁路与正太铁路,分兵两路,合力围攻太原城。

1937年11月8日之夜,日军的铁骑突破太原北城墙的防线,傅作义将军率领的部队在最后的坚守中展开突围。随着此战失利,太原城终告沦陷。

日寇占领太原之后,继续向西方发起攻势。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迅速下达命令,要求所辖各部全面撤退,至平遥、汾阳的西、南两侧地带。

阎锡山的这一行动,瞬间使坚守在晋东南和晋西北的八路军各部陷入敌后困境。

随着局势的剧变,中央军委即刻作出果断决策,于11月9日下达指令,命八路军总部调度115师——

随着华北地区国民党主导的正规战事告一段落,以八路军为核心的游击战将上升为抵抗侵略的主力。鉴于此,广泛动员民众,积极建设抗日根据地,已成为我们当前的首要职责。”

遵照军委的明确指令和八路军总部的具体命令,115师迅速启动了部署工作。

副师长兼政治委员聂荣臻,率领部分部队继续驻守于五台山地区,致力于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并坚定不移地开展敌后游击战。

115师的主力部队跨越了正太路,继续向晋东南的太岳山脉以及晋西南的吕梁山脉进发。

115师师长亲自率领师部与343旅,转战至隰县、大宁地区,旨在钳制并剿灭防御黄河的日军,确保陕甘宁边区的安全稳定。

这正是115师战史中赫赫有名的“台怀镇分兵”之举。

1938年1月,日军的铁骑接连突破晋绥军的防线。在卫兵的护卫下,阎锡山匆忙地骑着一头瘦弱的小毛驴,慌不择路地登上船只,渡过波涛汹涌的黄河,仓皇逃窜。

此刻,八路军115师的师长亲自率领师部和343旅,已抵达灵石、孝义一线以西区域,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交战,他们以顽强的意志坚决遏制日军向西部的进一步进攻。

1938年2月26日,日军第20师团沿南下路线攻占隰县,次日即向军渡、碛口进发,对我黄河防线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绥德、风陵渡、潼关等地,形势变得异常严峻,岌岌可危。

1938年2月28日,主席下达紧急电令,指令115师,同时亦通知朱德、彭德怀、贺龙三位将领。

“115师343旅需立即部署一部力量,迅速占领隰县的大麦郊、水头、川口、石口等地,广泛发动群众力量,组建游击队伍,以稳固战略要地。同时,应派遣充足的工作人员,积极动员山西省的石楼、永和两县民众,组建游击队,强化渡河据点。而主力部队则应转移至隰县、午城、大宁等地,根据战况变化,适时对敌军进行围剿。”

1938年3月2日,主席向八路军总部、各师及晋察冀军区的主要负责人发出了电报。

“日军意图侵占山西,进而分兵两路,一路南向陕西潼关进击,另一路则北攻陕北。我军120师必须依照既定计划,加强北段河防的稳固,确保后方安全。115师344旅应迅速北上,与343旅携手作战,彻底清除当地敌军,巩固中部河防,保障晋东南及晋西南广大友军的退路。129师则部署在同蒲铁路东侧,旨在阻止敌军向潼关发起攻势,并给予115师、120师以战略支援。

115师在接到那封电报的瞬间,即刻策马向隰县方向疾驰而去。

抗战初期,鉴于八路军尚未踏入山西境内,中央政府为防止与晋绥军产生误会,屡次与阎锡山进行沟通协商,恳请其明确划定八路军在山西的活动区域界限。

阎锡山“猴精”,算盘是——既要依赖八路军协助其作战,却又不愿让八路军在其领土上长期驻扎。

经过一番精心的计算,阎锡山最终决定仅准许八路军在山西的21个县域内展开活动。

这21个县中,部分涵盖了整个县域,而另一些则仅涉及本县的部分区域。

经过多次协商,延安方面要求阎锡山以命令的形式,明确将八路军可在其中行动的21个县的区域界定,并传达至驻晋各友军及地方当局。否则,由于区域界限模糊、任务不明确,极有可能引发纷争。

115师此刻正急速驶向的隰县,并未列入那规定的21个县域之中。

即便隰县沦陷于日军之手,该地依旧保留在晋绥军的防御辖区内,而不在八路军的作战区域。鉴于此,115师特地派遣人员外出,与晋绥军进行联络。

1938年3月2日,115师迅猛地向隰县进发,正行进在准备发动“午城战役”的途中,忽闻前方零星的枪炮声,虽不甚激烈,却引起了警惕。

师长推断前方可能正发生晋绥军与日军小股部队的冲突,随即命令侦察科长苏静率领一个骑兵班前往前沿进行侦察。

苏静自前方归来,汇报称前方并未察觉任何异常,亦未发生任何交火事件。

师长焦急,汇报后直言:那我们便先行一步,抵达目的地后,不妨先行探查一番地形。

言辞未落,便策马疾行,仅携通信班同行。参谋处长王秉璋紧随师长步伐,共骑12匹骏马,同行的战士也恰好12名。

继而,晋绥军哨兵王潞生竟对八路军115师师长举起了枪械,这一出人意料的悲剧性事件本不应发生。

彼时,我115师派遣的联络人员已向驻扎于隰县周边的晋绥军第19军军长王靖国部通报,明确指出八路军将由此地行军经过。

然而,向来慵懒散漫、行动迟缓的晋绥军,却未能及时向负责警戒的各连哨兵发出通知。

因师长偏爱疾驰骏马,马鞭轻扬,转瞬便抵达了晋绥军哨所的近前。

于是,那位导致师长后半生饱受疾病困扰的罪魁祸首,终于显露其真容……

1938年3月2日,山西隰县北部千家庄村发生了一起悲剧。当日,我方师长在阎锡山部第19军70师的哨兵王潞生手中,不幸被一枪从马背上击落。

有关王潞生意外开火致伤八路军115师师长的事件,晋绥军随后所提供的说法是——

“师长身着一件黄色的日军佐官呢子大衣,令哨兵王潞生误以为对方是日军军官。

这种说法纯粹是毫无根据的,完全是对事实的扭曲和颠倒。

当日,师长并未身披日军式的黄呢大衣,而是裹着一件八路军标准的干部棉服,其面料为灰色粗布,内衬细腻的丝绵。

整件大衣已被血迹染透,当军医为师长包扎伤口时,师部的一名干部将那件布满弹孔的大衣取走,然而此后便再无音信,不知其去向。

在战地一线为师长进行急救的,是与司令部并肩行军的师卫生所长彭芸生。

当日的行军序列中,依次排列着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以及卫生部。

卫生任务最终才被安排,因此我是稍后一步才加入进来的,我(谷广善)亦是如此。

师长遭受的是贯通伤,子弹穿透了其躯体,并未在体内滞留,因此无需进行手术。

鉴于当时条件所限,且缺乏必要的检查设备,我们只能先行采取止血、消毒及包扎伤口的措施。

抵达事发现场之际,卫生所长彭芸生早已为师长妥善地处理了伤口。

师长卧于担架上,神志依旧清晰。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及作战科长王秉璋等众多将领,齐聚其旁。师长虽身体羸弱,却依然在向他们详细交代着各项任务。

在现场仔细勘查,我发现了一滩斑驳的血迹,从中捡起了一截约半寸长的肋骨。这无疑表明,师长在遭遇枪击时,子弹的强大冲击力导致了肋骨断裂,并随枪伤的出口一同被排出体外。

彭芸生在为师长包扎伤口之际,似乎并未察觉到伤势的严重程度。

我迅速将肋骨妥善包扎,随即赶往卫生部取来所需的药品与医疗器械,紧接着火速返回师长的身边。

尽管如此,我军并未因此驻足,依然依照既定计划向午城挺进,备战一触即发。

罗荣桓让我交代。师长的伤势刻不容缓,组织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由你负责护送师长安全返回延安。

自我拾得那块破碎的骨骼,便深知师长之伤势非同小可,绝非寻常的贯通之伤。鉴于途中可能遭遇的未知风险,我特地恳请保卫部长朱涤新携手,共同护送师长安全返回延安。

罗荣桓特地召唤了朱涤新,命其率领一支警卫连,而我则携带着两名医护人员及一名勤务兵,同日便从师部启程,一路紧密护送师长向西进发。

我们于3月2日当天便离开了师部,然而,由于某个环节的不慎疏忽,后续的记录却一致显示我们是在“3月5日前后”才启程离去的。

师长所受的枪伤并非击中前胸,而是子弹从背后射入,途经肺部,最终击断了一根肋骨,穿透至胸前。

我曾与师长深入探讨此事。

那晚,为了悉心照料师长的伤势,我与师长共宿一室。他安睡于炕上,而我则在地下铺设了一席草垫。

师长夜半问:“我负伤了吗?”

我说:“是的,还伤得很重。”

师长说:“为何不觉得痛?”

我说:“我给你打了止痛药。”

师长欲起身,我忙阻止。“您的伤口刚刚完成缝合,此时起身可能会导致伤口大量出血。”

师长不信我的话。

翌日清晨,师长艰难地坐起身来,不料伤口却因用力而裂开,鲜血顿时喷涌而出。

我止住血,缝合伤口,说:切莫再轻举妄动,纵然你不惧,我却难以承受这份忧虑。”

自此而后,师长对我的伤情意见,始终悉心听从,无有不遵。

在返回延安的路途中,某日夜晚,师长卧于床榻之上,心中不禁回溯起那场惊心动魄的经历,那是他如何被流弹击中,从飞驰的战马上坠落的情景。

他说:“弹丸似是自右前侧猛烈射至,精准地洞穿了胸膛,最终从背部伤口喷涌而出。”

我说:“确实,子弹是从后背部位射入,途经肺部,并致伤了一根肋骨,最终从前胸部位穿出。”

师长对我的观点表示了异议,我们随即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他坚信,子弹绝不可能从背后射入。

我给他解释道:“您是此道中的高手,对于贯穿伤的特性,其显著特征在于伤口入口细小,而出口则相对宽大,此乃常理。观察您背部的伤口,相较于胸部的伤口,其面积明显要小得多,由此可推断背部为伤口的入口,而前胸则是出口所在。

尽管师长仍旧抱持怀疑态度,我只能从口袋中取出那截在事发现场捡拾到的半寸肋骨,并多次向他详细说明。

“若子弹射入胸部,此肋骨便有可能穿入内脏,届时便需进行一场大手术。所幸子弹是从背后进入,由于子弹在体内翻滚,故而将碎骨一同带出体外。你前胸的伤口之所以比背部伤口大得多,正是这一原因所致。”

师长目睹那截不足半寸的肋骨,不禁为之震惊,然而,他对我的言辞依旧持保留态度,半信半疑。

我只好说出第三条理由:仔细端详你棉衣上的弹洞,留意丝棉的走向,一切便会一目了然。

师长身上那件因沾染过多血迹而显得污渍斑斑的大衣,已被师部的一位干部无情地抛弃,然而,那件棉质军装却依旧紧贴着他的身躯。

我协助师长脱下他的棉衣,他随后细致地检查了背部及前胸的弹孔。

果然,那背部弹孔周围的丝棉均朝向内侧,相较之下,胸部弹孔处的丝棉则无一例外地向外伸展。

师长这才信服:“你说得对,确实是背后袭击的。

我说:“你的坐骑疾驰而过,显然是避开了哨兵的视线,而那哨兵是在背后匆忙中扣动了扳机。”

师长说道:“正是如此,阎军所言无凭,他诬称我身着日军军装,远观模糊不清,不过是巧立名目,试图为自己的行为开脱。实则,他们并未将我方的通报放在心上,以至于哨兵对此毫无察觉,根本不知我部即将到来……”

在重返延安的途中,晋绥军第19军的军长王靖国特地派遣其参谋长赶到,亲自向师长致歉并表达关怀。然而,他的言辞和托词依旧如出一辙……

遗憾的是,师长中弹之际,那件标志性的八路军棉大衣已被弃置一旁。若非如此,我定会取出此大衣,用以封住他们的口。

六七天后的师长,前胸与后背的伤口已基本愈合。躺在担架之上的他,总是关切地询问我:我想试试,能否站立起来,可以吗?”

估摸着现在可以了。试试慢慢来,别用力过猛。

在两位医护人员的扶持下,师长缓缓从担架上坐直身躯,继而以稳健的步伐,逐渐站立起来。

师长问我:“试试两步,行吗?

我说:“行!”

导师拨开了身旁的两名医疗工作者,向前跨出数步,深吸一口气,然后说道:庆幸不已,所幸一切安好,那悬在心头数日的忧虑终于得以释怀!

抵达黄河之畔时,延安派遣的医疗专家江一真,已带领医疗团队提前守候多时。

江一真,曾身为中央红军总医院的医务主任,继而担任八路军野战医院的院长,他的出现,总能让我倍感安心。

在将师长托付给江一真院长所率领的医疗团队后,我与之告别,随即踏上了返回原路的征程,继续追赶我所在的部队。

在离开之际,江一真院长逐一详尽地询问了师长受伤的具体位置,以及在这段路途中对其所进行的各项医疗处理。

我如实回答,江一真院长说。幸亏只是一次惊险的擦肩,若稍有偏差,那脊椎便将遭受重创,其后果难以想象。”

在黄河之畔,与师长重逢,再度面对面交谈,此情此景,恍若已是十一年前的事了。

在解放战争的年代,尽管我仍旧是他麾下的士兵,然而彼时他已然身为东北局书记、东北野战军的指挥官。

虽身为东北野战军后勤部的参谋长,我仍旧只能远远地、从远处望他一眼……

直至1949年4月,四野雄师挥师南征至武汉,历经十一载之别,我们才得以首度进行直面交流。

彼时,我担任四野的运输部长,意图以司令部的名义向三野申请调配一批油桶。于是,我草拟了一封电报,并找到了参谋长萧克。

萧克指出,这份电报必须经过林总的亲自签署方可发出,还请你去寻找林总。

我只能拿着电报去找他。

一见面,他即说:东北三年,为何不访我?

我说:“深知您事务繁忙,不愿打扰,而我作为运输部长,亦是忙碌不堪,实在抽不出片刻闲暇。

他听完,笑道:“你怎么又来了?

我拿出电报说道:“萧参谋长让你签字。

他浏览完电文后,毫不犹豫,立刻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随即便言:“瞧你这是有何贵干,有空便请随意前来拜访。”

我说:“好!”。

敬个礼,我就走了。

与他相伴,我时常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拘束。

与罗荣桓政委同处一室,我总能感受到一种无拘无束的自在。

建国伊始,我受命调入空军,驻守于北京。那时,罗荣桓元帅时常邀请我,每逢周末,他都希望我能前往他府上,共聚一堂。

我去了一个月就放弃了。老政委,我不想来了。

罗荣桓问:“为什么?”

我说:“您事务繁忙,即便身处家中休憩,求见洽谈工作之人亦络绎不绝。贵位显赫,所论皆为国家重大机密,我本不该有所耳闻。然而,旁人窃窃私语,我又怎能掩耳不听呢?”

罗荣桓笑道:“既然这样,便不再勉强你了。然而,别忘了要适时联系,终究是多年的老战友啊!



Powered by 爱电竞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