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爱电竞 > 产品展示 >

普京重启国企私有化大潮,俄罗斯新寡头或将现身,百姓生活将何去

发布日期:2025-10-09 10:23    点击次数:139

普京私有化国企,是无奈之举还是又一场历史轮回?

就在所有人以为俄罗斯会继续铁桶江山般稳扎稳打的时候,克里姆林宫却摆出了让人始料未及的新动作——准备将国有企业大规模私有化。从财政部提交的2026至2028年国家预算草案可以看出,增税和国企私有化已经被推到桌面,成为支撑战争庞大开销的“双保险”。这样一套组合拳的出台,难免让人联想到三十年前的那场剧变:苏联轰然解体,叶利钦主政下的“国有资产大甩卖”波及全国,一夜之间诞生了俄罗斯最早一批寡头。时代的齿轮似乎又准备转回原点,这会是历史的重演吗?

新一波国有资产私有化的指令其实并非横空出世。据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安诺夫透露,2024年就是这场“资产风暴”的发令年。计划中的目标非常直白——到2025年底,政府预计能通过国企上市、股权转让等方式,直接营收超过1000亿卢布。与此同时,2026年预算草案里更是白纸黑字写明,将有至少7家大型国企会被纳入私有化范畴,估计又是一波千亿到三千亿卢布资金的涌入。诚然,克里姆林宫嘴上不忘强调会“保留战略资源企业控股权”,但外界普遍认为,这不过是稳定民心和防止失控的姿态罢了。

这样的“大甩卖”在近现代历史上并不罕见。乌克兰在俄乌战争爆发后就采用了类似策略,大刀阔斧地处理了大量亏损、非核心国企资产,只保留少数百家重点企业。无独有偶,俄罗斯如今也在依葫芦画瓢,只不过规模和影响面更大。一边是“囊中羞涩”的财政,另一边是飞速膨胀的军费支出,不卖地卖资源,显然已不足以续命,只能甩卖家底填大坑。

2023年,俄罗斯军费飙升高达70%,而2024年初又在原有基础上上调了30%。按照这个增速,2025年军费预算破纪录几乎是板上钉钉。与此同时,俄乌冲突的前景却迟迟看不到终点,前线攻防胶着,外交谈判陷入停滞。美方的态度也渐趋冷淡,新一届美国领导团队对普京的期望值越来越低,与欧洲盟友也更愿意通过出售武器来间接“支持和平”。从这一系列数据看,普京必须提前为僵持甚至扩大的战事未雨绸缪。

然而,比军费更让俄罗斯焦虑的,是能源出口的“寒冬”。据国际能源机构披露,2022年俄罗斯的乌拉尔原油均价还在68美元/桶,今年政府预算里的预期售价被迫下调至56美元/桶——而投行实际估算显示,落在50美元/桶以下都并非没有可能。能源出口一直是俄罗斯财政的生命线,石油、天然气稳占联邦预算收入的40%以上。价格暴跌加上出口量萎缩,财政赤字已成常态。去年俄罗斯GDP增速尚有4.1%,今年上半年已经骤降至1.2%。经济增速踩刹车,负担又直线上升,俄罗斯面临的压力不言而喻。

这样的状况下,即使连国有“祖产”都拿出来变现,也只能解一时燃眉之急,要想持续供血给战争机器,还得有更硬核的措施。于是增税理所当然地被推上前台。这次俄罗斯的做法可谓“双管齐下”:一是将增值税税率直接从20%提到了22%,同时扩大征税对象范围,增加新税种;二是强化对高收入群体的税负施压。2024年,俄罗斯政府的总收入有37%来自增值税,达到13.5万亿卢布。根据财政部的测算,每提升1个百分点税率,可带来约5000亿卢布的新收入,精算下来,增税后每年直接进账约1万亿卢布,抵得上一两家大型国企全部变卖的收入。

对增税的敏感性,普京本人心知肚明。他亲自坐镇克里姆林宫,召集国家议会各党派主要领导人开会,给增税政策“打掩护”。他用美国历史作比,“我们也是不得已,在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同样对富人加税”,以此弱化国内的抵触情绪。普京堪称精明老练,他还提前“打包票”:本轮税率上调后,直到2030年前不会再变更主力税种及税率。此举显然是为了稳住民众和资本的预期,安抚市场情绪,“我让你们多交点钱,但几年之内不会变本加厉”。

这一系列大动作,难掩俄罗斯经济与政治的深刻变局。30年前的叶利钦“休克疗法”余波犹在,当初那一夜之间暴富的“红色寡头”们,曾将石油、矿产、天然气、金融等国脉资源攥在手心,堂而皇之呼风唤雨。2000年普京上任后,花了将近十年时间才逐步将这些集团大佬收编或打压,将经济命脉重新收归国家。可一场俄乌冲突,让国企再度面临易手的风险,资金充足、关系深厚的财阀们无疑将获得“淘金良机”。克里姆林宫嘴上说会谨慎,引入更多社会资本实际却只能“肥水不流外人田”,外资在当前的制裁背景下插不上手,注定寡头再度崛起。

这些新寡头会和90年代的老前辈一样吗?从结构上讲,2024年的俄罗斯早已不同于当初。现在的经济规则更加严苛,监管体制也更完善。然而权力与财富的再分配,不可避免会制造新一轮的资源聚集与利益集团。这些财团背后的利益博弈,很可能影响俄罗斯未来十年甚至更久的政治格局。普京既要掌控全局,又要“以财养战”,有如骑虎难下。

除此之外,俄罗斯的社会结构也正经历深刻调整。随着战争拖延、物价上涨、失业压力走高,中产阶层的压力持续放大。据俄罗斯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前五个月全国消费品价格累计上升7.5%,部分日用品和食品涨幅甚至超过12%。很快,这轮增税和国企私有化造成的连锁反应,将传导到更多普通家庭身上。市场对这些政策的反应极为谨慎,股票和债券市场波动加大,卢布相对美元的汇率波动也频频破位。

再从外部环境审视,当前俄罗斯和西方的对抗几乎陷入“新冷战”状态,欧美国家通过能源、技术、资本等多重手段对俄罗斯极限施压。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财政仿佛锅里的水越烧越干。通过国企私有化获得的这点收益,在战争巨大的消耗面前,其实不过杯水车薪。许多俄罗斯经济学者表示,国有资产甩卖固然能暂时添点柴,但很难改变国民财富“一夜暴富”“贫富悬殊”的老问题,反而可能制造更多社会不满,并激化新旧权贵之间的矛盾。

普京是否有更好的选择?从当下的局势看,他的选项其实非常有限。战争陷入拉锯,经济受制裁打击,出口受限,财政收入连续下滑,外债难以扩容。在这种情况下,优先保住战争输血和国内稳定是权衡利弊之后的理性选择。正如当下俄罗斯老百姓所感叹的,“大事面前,日子只能将就着过”。至于私有化发生后,是否会再造新一批寡头,抑或引发新一轮财富更替,恐怕只能等时间给出答案。

这一轮国企私有化和增税的背后,是俄罗斯政治与经济的一次深水区博弈。既有无奈,也有豪赌。有人说普京是在“为长远计,牺牲阵地保全局”;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放弃底线的短期行为,将巨大风险转嫁给未来。回顾苏联解体至今的三十年,俄罗斯始终在战争、危机与转型之间奔忙穿梭。

历史的钟摆已经被再次拨动。俄罗斯会否重蹈覆辙,再现寡头分肥、社会动荡的旧景象?亦或是凭借更强的政策调控和社会韧性,挺过经济严冬?对于俄罗斯社会和普京本人而言,眼下的选择并非最佳,只是最现实。面对这样一道无解的难题,或许他们最需要的,是时间,以及一点不被外界左右的空间。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Powered by 爱电竞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