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19 01:01 点击次数:167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明明勤勤恳恳工作了好几年,似乎还停留在原地;明明很多书籍和成功人士说坚持就能成功,自己好像坚持了很长时间,并没有什么效果。
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很努力,很勤奋,好像所有时间都花在为之奋斗的事情上,生活却好像并没有好转。
其实,我们大多时候只是在低水平的勤奋或是无效努力,纯粹耗费时间而不是真正有效朝着目标前进。
如果这样,有效复盘十分有必要。
01 何为复盘
复盘,本是围棋术语,也称“复局”,指对局完毕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招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
《复盘》一书中所说:
“复盘是一种高级的总结、深度的总结。复盘所要做的,就是剥离掉这些顽劣的情绪,以一个第三者的身份,观察它,记录它,从而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举例来说一个考公务员的考生通过错题本复盘发现:
行测公式死记硬背导致应用失误,申论写作框架僵化影响得分。
后调整学习方法为:建立解题思维导图。每周进行模拟考试情境训练。
最终成绩提升至岗位笔试第一名。
亦有网友拿自己的小故事来说明复盘:
我和老公吵架,本来挺有理的,结果吵着吵着就被他带偏题变成我没道理了。吵完后,心里不高兴啊,要么默默回忆是怎么被带偏的,或者找闺蜜一顿指点(吐槽),接下来要找个机会再吵一次,把刚才没讲的理再论清楚。
这个吵架完之后的过程就叫复盘。
回忆过程,总结经验,计划改进措施。
简而言之,复盘就是去总结,深层次总结做得不好的地方,再想办法改进。
02怎样复盘
复盘的方法有很多种,由简至繁,都有各种各样的理论支撑。
简单的复盘,可能只需要自己回顾反省一天中做得不好的地方,提醒自己注意和改正。
常见的复盘方法有KISS复盘模型,通过四个方面来进行全面复盘:
K是指Keep,需要保持的;
I是指Improve需要改进的;
S指Stop需要停止的;
S 是指Start需要开始的。
还有PDCA复盘法,通过8个步骤让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复盘:
步骤一:分析现状,找出问题
步骤二: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或原因
步骤三:找出主要因素
步骤四:拟定措施,制定计划
步骤五:执行,实施计划
步骤六:检查计划,执行结果
步骤七:标准化
步骤八:总结问题
还有GRAI复盘模型分别指目标回顾,结果对比,归类总结和分析过程。
这些复盘方式可能对于熟悉复盘或长期复盘的人来说更专业和可执行。
对于普通人或者刚起步复盘的人来说,不妨试试KPT复盘法,简言之,就是哪些做法需要保持的,哪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和有哪些新的想法可以尝试的三个方面。
像我个人,习惯于KPT复盘法,只需每天晚上在纸上写上KPT三个字母,然后每一列开始写出自己的复盘内容。
难度不大,时间不长,好坚持。
03怎样有效复盘
有些时候,我们明明已经做了一段时间的复盘了,好像生活还是没有什么变化,还是停留在原地。
很可能,我们只是在做着复盘的动作,就觉得自己在进步了,而不是真正在复盘的核心上反省自己,改进自己。
有位叫“小陈老师”的网友针对有学生刷了100套题,分数反降5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无效复盘的3 个陷阱,你中了几个?
很多人以为“把错题抄下来” 就是复盘,其实这只是完成了最表层的工作。
陷阱一:只改答案,不追根源
对着解析把A 改成 C,就觉得这道题 “搞定了”。但下次遇到类似题型,还是会在同一个地方摔跤。就像医生只给你贴创可贴,却不告诉你伤口为什么会发炎。
陷阱二:贪多求全,没有重点
把所有错题一股脑塞进本子,从选择题到论述题密密麻麻写满3 页。结果翻开错题本时,根本不知道该看哪道题,最后变成 “收藏即学会” 的自我安慰。
陷阱三:只看错题,忽略“侥幸对题”
有些题明明是蒙对的,却因为“结果正确” 被你忽略。这些隐藏的知识盲区,就像定时炸弹,迟早会在考试中爆炸。
其实,不仅仅是做题,我们在生活中的问题也是如此,很多时候自己知道了,也在无效复盘:以为记下问题,就知道为什么没做好了,以为改了一次,就是已经完全会了,还有的,可能也是侥幸没出问题,也被忽略了。
所以,做好复盘尤其是有效复盘,绝不是简单的写下来,记录问题,而是切实地去思考,去找到根源,再扎扎实实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04
没有一种方法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在复盘的路上也是,想要做好有效复盘,也需要不断地实践,找出并真正改进自己的问题。
希望我们能借助复盘这个强大的工具,一步步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