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介绍 你的位置:爱电竞 > 爱电竞介绍 >

三万亿芯片巨头倒闭,曾誓收购台积电,中国芯片“遮羞布”曝光

发布日期:2025-09-18 11:17    点击次数:155

紫光集团倒闭,这可不是一般企业的败局,而是整条产业链的一次重大震荡。一度大言不惭地声称要收购台积电,还誓要建立“中国芯片帝国”的科技巨头,就这么一下子崩溃了。拥有3000亿资产、清华的背景,还有并购狂人的身份。

曾经那些熠熠生辉的光环,现在都变成了“遮羞布”,一揭开才知道,里面的问题比想象中还要严重。这份经历,不只是一个企业的败局,更像是一面镜子,映出了中国芯片产业贪快求成的短视。

吃太快会噎着:疯狂并购堆不出芯片实力

紫光的“雄心”可是众所周知的,特别是在赵伟国接管集团以后,几乎变成了并购界的“战神”。这十年里,搞了超过60家企业的收购,投入的资金也突破了1000亿人民币。

从展讯通信开始,到锐迪科,再到新华三,动作一个比一个豪 马,喊出的话也是一个比一个激昂。赵伟国还曾说过:“搞研发太慢,不如直接买技术来得快。”

这话听着挺带劲,可芯片这东西可不是快餐,光靠买可搞不出核心优势。紫光虽然拼命投前,风生水起,但在技术这条道上,始终没能赶上自己的步伐。

最让人揪心的是,在芯片生产的关键材料和工艺环节上,几乎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反倒是中国制造每年把15%到20%的利润拿出来搞研发,哪怕被美国制裁得焦头烂额,也能用技术底子撑住。这样的差距,不是靠买买买、合并并购就能弥补的。

到2020年底,紫光的负债已经突破2000亿,2021年光是到期债券就有100多亿。这其实不是偶然,而是靠资本长时间堆积形成的泡沫的必然下场。外表看起来资产很庞大,但实际上资金早已枯竭,技术实力也不扎实。一旦市场风向变化,资金链一断,整个帝国就会瞬间崩盘。

紫光的发展轨迹,其实和国内不少科技公司走的路很像:强调“快”,却忽略“深”;追求“能买到”,对“做得出来”却不够重视。结果呢,账面上风光得很,但真正的过硬本领一直没打磨好。

清华系光环背后,是体制与市场的双重拉扯

紫光还有个身份,叫作清华系企业,背后那点资源帮衬,让它一出来就站在了较高的起跑线上。不过,这“校企”这一光环,实际上有时反倒变成了双刃剑。

它一方面要承担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期待,另一方面又得和民营企业在市场上硬刚,搞得两头都不太顺。

其实,紫光的前途跟方正集团挺像的。方正也是清华系的产业大佬,曾经风光无限,但到2020年因为负债太多,最终还是走向破产。

两家企业的发展路径真挺像的:都是从核心业务起步,然后疯狂搞多元化,紫光去搞房地产,方正则在金融领域折腾;内部管理也都不太理想,制衡机制没到位;最关键的是,在研发方面的投入都明显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

清华大学的宁向东教授曾提到,校企原本该是连接基础研究和技术转化的桥梁,可惜啊,这“桥”还没搭好,资本的潮水就已经把它打得七零八落,根本没站稳。

在校企的定位上,很多时候一方面想享受国企的资源,另一方面又渴望市场化带来的高效率,但这两套思路本来就不一样。国企强调的是长远的科研积累,而资本追求的则是快速回报,这么一合,往往就变成了个四不像,折腾半天,还不见得能兼得。

紫光在并购过程中那股高调劲儿,投资时的冲动,以及在战略上对研发的忽视,其实都跟这种制度性拉扯有很大关系。说白了,它不是某个人判断出错,而是一种体制下大家共同的盲点。

科技树没点满,芯片帝国只是一场梦

紫光垮掉的底层原因,还是因为基础科研没有做好。芯片乍看像个工业产品,其实它全靠基础科学撑起来的。没有材料、物理、化学这些学科的突破,设计和制造每一步都难以扎实推进。

数据显示,尽管中国的研发总投入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基础研究的比例却只有6%,相比之下,美国高达15%。这可不是点点差距,而是真正拉开了技术积累的差距。

在芯片制作所需要的三千多种材料当中,中国还得依赖进口一半多点,要是你能设计出芯片,可真是造不出货,那就只能是画饼充饥啦。

美国能一直在科技领域占据领先位置,不是靠市场炒作,而是几十年来不断投入到基础科学。从1945年布什提出“科学是无尽前沿”的想法开始,他就把基础研究放在了国家战略的中心位置。实际上,他们明白,只有打好基础,技术才能稳稳当当地往上盖。

反观紫光,一开始走的就是“资本驱动型”的科技企业道路,缺少那种以科研为核心的领军人物。市场顺风顺水的时候,这种做法还能看得过去,可一遇到技术封锁或资金紧张,立刻就显现出它的本质。

其实,紫光其实还有弥补的空间。国家早就意识到基础研究被忽略带来的潜在隐患。2020年开搞的“强基计划”,就是专门培养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人才,目的就是为了为高端芯片、材料科学什么的打好基础。

不过,这种投入见效挺慢的,没办法放在PPT上炫耀,也满足不了企业家急功近利的心理。于是,当“买买买”的红利逐渐走远,紫光就成了那个最先倒下的巨人。

尾声:一块遮羞布,揭开的不止一个企业的伤疤

紫光集团破产了,这事儿算是敲响了一个警钟。它不光反映出一个企业失败的痛楚,更暴露出整个科技行业对“快弄成”“快突破”的那种焦虑心情。之前还挥着买下台积电的旗号,现在看就像个笑话。中国芯片那层“遮羞布”一撕开,底下的问题比想象中还要复杂得多。

技术的实力不是空喊出来,也不是用钱砸出来的。芯片行业的竞争,归根到底靠的是科研体系的完善、教育基础的深厚和战略定力的坚持。这条路没有捷径可走,不能靠靠并购来凑数,更别指望喊喊口号就能振奋士气。

紫光的经历告诉咱们,芯片这事儿可不是靠资本堆出来的,而是国家实力的体现。虚饰的遮羞布或许还能暂时掩盖短板,可终究挡不住现实的风吹雨打。真正成为芯片强国,靠的不是空谈,而是实实在在的脚踏实地,一点一滴打下来的基础。



下一篇:矿用稳车

Powered by 爱电竞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