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29 10:53 点击次数:117
房企数量减 38%,头部市占65%:专业能力成关键
38% 房企退出后,头部凭什么占 65% 市场?靠专业
房企少了近四成,头部市占超六成:专业选手的黄金期
近四成房企退出,头部占 65% 市场:专业能力赚更多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 2024 年报告显示,全国房企数量较三年前减少 38.4%,但 TOP50 企业市占率升至 65.2%,业内称这是 “行业滤网效应”。南京专家张敏调研 23 家企业,87% 通过聚焦三类核心能力实现利润增长,她认为 “现在是专业选手的黄金期”。
行业出清后,资源开始集中。原来年均 6.5 万亿的市场向坚守企业释放,中指院监测到已退出企业留下的市场空间超 1.2 万亿元。竞争逻辑因此改变。
成都保利北星城项目是个例子。2023 年,项目团队收集 2800 份有效社区问卷(回收率 84%),据此调整户型配比,客户推荐率从行业平均 45% 提至 82%,在竞品降价时还能保持 12% 的价格溢价。
房企和客户的关系在重建。保利成都公司拿真实反馈有 “三不原则”:问卷不找第三方代发、问题不超 8 道、结果不美化。这办法耗时但有用,今年前五月到访转化率提了 30%。
北京梧桐置地用土办法控成本:石材盲测(供应商给 3 种类似石材现场比)、乔木定点选种(每株确认分支点),成本误差率压到 0.35%,半年省了 1700 多万元开发成本。
2023 年,地产私募基金投向变了。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对独立团队的注资比例从 6% 升到 18%。有知名基金终止与某 30 强房企合作,转投 10 人职业经理人团队,只因他们操盘的重庆商业项目 IRR 达 21.8%。
资本看重的东西变了,价值判断标准也改了。浙商证券分析,项目操盘能力评估里,平台背书的权重从 62% 降到了现在的 15%,具体战绩表现占比升到 85%。
南京顾问王海峰碰到个案例:某国企把设计费从 45 元 /㎡提到 80 元 /㎡,就为让设计方把建造误差从行业平均 5% 降到 2% 以下。“开发商开始愿为确定性花钱” 成了普遍情况。
行业里有个隐形的效率折损情况:组织流程每多一个环节,效率就降约 10%。某央企内部报告显示,5 级审批的项目决策效率折损 58%,三级架构只折损 19%。
梧桐置地的运营就体现了这差距。他们靠 “当天呈报当天决策”“跨部门联审会” 等机制,方案确认周期缩到行业均值的 1/3。
业内慢慢有了共识:执行力其实是信用资产。成都麓湖生态城项目花 4 年改了 47 稿景观方案,当时被说低效,现在二手房价比周边高 25%。项目总罗立平说:“客户多花 30% 的钱,其实是为设计迭代买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房地产业 GDP 贡献率维持在 6.3%,比制造业平均值高。克而瑞调研发现,当下有三种价值通道:
精准客户洞察(保利案例能证明):自己搞问卷机制,毛利率能提 4-7 个百分点。
成本控制体系(梧桐置地案例):误差率在 0.5% 以下,总成本能省 1.2-2%。
服务溢价设计(麓湖模式):精细交付能带来 8-15% 的额外溢价。
浙江大学不动产研究中心预测,未来三年专业服务商市场份额能到 35%。那些有完整风控模型(比如梧桐置地)、精准需求捕捉系统(比如保利)、产品研发能力(比如麓湖)的团队,会有前所未有的市场空间。这不是风口,是行业价值回归理性。
张敏在调研报告里给了具体建议:
砍掉没必要的流程节点(审批不超 3 级);
设客户真实声音奖(建议被采纳者能分润);
建 “毫米级标准”(像梧桐置地的成本网格表模式)。
多位逆势增长的项目总说:“现在每平米多赚的 300 元,都藏在比别人多做 5% 的细节里。” 这说明,行业回到价值本位后,专业能力成了最硬的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