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21 03:05 点击次数:71
7月20日才入伏,今年伏天来得比往年晚一周。
老话说“晚入伏雨淋头”,今年怕是要应验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压到7月下旬,入伏晚不是偶然。
气象专家说,副热带高压北抬慢,水汽输送特别猛。
冷热空气一撞就“掐架”,雨水自然多到停不下来。黄淮流域数据直白:近十年类似年份,7月底到8月初降水多三成。
暴雨预警次数翻一倍,这雨下得有点“凶”。
农民反而偷着乐。
玉米正灌浆、水稻要抽穗,雨水是“及时水”。山东老张说,墒情好省一半浇地钱,穗粒数能多十几个点。城里打工人遭罪了。
地铁口积水淹脚踝,晾衣三天还潮乎乎。
最怕电动车积水里断电,上周郑州东站隧道积水视频都刷屏了。二十多辆车泡成“船”,这雨专挑下班时间砸。湿度更让人头疼。
皮鞋长白毛、衣柜发霉斑,网友说连WiFi都“发霉”。防潮光买除湿袋不够。有经验的早给沙发套塑料膜,米箱塞花椒包。
抽湿机滤网囤三四片,学南方人背防水包、备折叠雨鞋套。快递柜顶的伞?
都是没准备的“学费”。农谚“早中伏大雨涝,晚中伏大热旱”,今年中伏在大暑后,算“晚中伏”。但今年雨水偏多,和农谚说的“晚中伏旱”有点矛盾?
气象台解释,副高位置异常,水汽输送强,雨水多是特殊情况。
雨水多对庄稼好,但得防短时强降雨。玉米地别积水,水稻田要排涝。城里更要注意:出门看手机预警,隧道积水别硬闯,电动车别泡水里。
老话有门道,但手机预警更准。别等雨淋头才找伞,提前看天气才是“生存智慧”。
未来几天雨水还会扎堆,7月16日夜间有中等雨,出门记得带伞。
伏天雨水多是福是祸?农民说“润了庄稼”,市民说“愁了出行”,您咋看?
关注天气变化,及时调整安排,具体以当地预报为准。